Skip to main content

Posts

hong kong

我当一天蛋妈(二年级作文)

早上,我带着蛋去上学了。我的蛋名叫“圆圆”。圆圆在包里滚来滚去,我不动它也在滚,我差点让它“跑”了呢!到校之后,圆圆不滚了,也许它觉得没意思了。于是,我和圆圆玩了一会儿,就是把橡皮当作面包,当然,这只是游戏。 中午到了,该吃饭了,我喂给圆圆了一点儿米饭,当然我知道它不吃。午休时,圆圆在桌子上滚来滚去,都撞到了铅笔盒上了呢!从这点看来,圆圆喜欢“跑步”。 下午,离放学的时间不远了,圆圆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要放学一样。我说:“圆圆,要放学了,你不知道吗?”圆圆不回答。当然,我知道圆圆不回答是正常的,我更知道我说了也是白说。 经过这次体验后,我知道做妈妈有多辛苦,我也知道了,作为妈妈要花很多心思去照顾自己的孩子。

GISA

We had the team building at GISA (grand laser strike association), which is located at World Plazza B2 (right next to Metro 2 DongChang Rd station). They have the helmet, vest, and laser gun. All are professional. You dress up like a real solider. The field is a little bit small. After a couple of round, it gets boring because of this. To have fun, it might be wise to go another outdoor location. http://www.glsa.com.cn/

新中国邮票

集邮曾经是80年代一项很流行的高雅收藏活动。记得那时和几个喜欢集邮的同学成了好友,常常去邮局附近淘宝,也看看别的集邮爱好者的收藏。这个爱好基本上被中国邮政杀鸡取卵的行为给彻底打消了。邮政部门大批量低质量的发行,使得邮票的价格一路狂跌。我最近也把邮票放到淘宝上贱卖了。 转帖一则博客。 [转贴] 回味当年“金箔”梦 (作者:张健初) 上世纪90年代初,中国集邮队伍号称1800万,但到90年代末,这个数字已经萎缩到400万了。同样萎缩的还有“香港回归”金箔小型张,最高时市场价格在400元以上,但最低时,市场成交在30元以下。如果说中国集邮是一个陡上陡下的急坡,那这个急上急下的那个“点”,就落在1997年7月1日问世的“香港回归”金箔小型张上。   这枚新中国面值最高的小型张(50元),因为一“金”而震天下。前些年有好事者曾到技术鉴定部门求证,得出的答案是,所谓金箔,是由中国古代传统的“锤金箔”工艺发展而来的现代高科技工艺,按此方法,每枚金箔小型张用“金”成本,不超过0.3元,也就是说,“香港回归”金箔小型张,制作成本只在1元左右。邮票不是商品,是邮政业务劳务费用的邮资凭证,因此制作成本与面值之间,不能简单计算。但不解的是,国家邮票发行部门为什么要充当商家角色,将金箔小型张的纸质外包装,定价50至70元,强行向市场销售?而仅此一项,发行部门获得利润至少在10个亿以上!   10年辛酸“金箔”梦。集邮者因为在经济上蒙受了损失,这个梦是痛苦的;对于发行方,由于中国集邮经济的崩盘,这个梦也是灰白的。   在这之前,集邮者始终把“集”的过程当作是高雅文化的参与过程。尤其是对一些题材、设计以及发行量控制得当的邮票,敬之仰之,生怕别人对它有一点点亵渎。“香港回归”金箔小型张的发行,让集邮者一夜间突然明白了,邮票不仅仅是文化,也是发行方用来圈钱的工具,而圈钱的这个套,已经稳稳地套住了自己的脖子。   “香港回归”金箔小型张给集邮者,上了集邮投资风险课。但这种风险教育,是以发行方的利益为基础的。50元面值的金箔小型张,如果有百分之百的收藏升值空间,那么这个空间,一次性被发行方剥夺了。对于集邮协会会员,甚至还超前剥夺了40%。可怜的集邮协会会员,积极靠近组织的目的,是想得到协会的关爱和照顾,不料发行方的刀子更快,换了个马甲,就多杀了20元,接近面值的一半!类似战绩,让集

a day of sunny and snowy

my camera can't catch it, but today's weather is something - it is sunny, and it is snowy. btw, this is the world expo construction field at german center.

孔子

电影上映之前,周润发在记者会上说了句很雷的话,“你看孔子不哭,你还算人吗?” 大概就是这句话,吓得大家都不敢看了。再烂的电影,也会有人看的。不知道看过的人,有多少已经不是人了。 电影的开始部分很精致,精美的陶器,伴着悠扬的古乐,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“孔子”夺目而出。片子到此就没法往下看了。周润发演的孔子,处处锋芒毕露,像个自命不凡的家伙,实在是没有至圣先师的风范。周迅的卫国南子,简直就是多余。不如安排她演绎个齐国国家大妓院的高级歌妓,怎么样被孔子感化来的实在。电影把重点放在孔子和三桓之间的政治斗争,而不是讲孔子怎么教化弟子,传播他的儒家思想。后半部只要以煽情为主,可惜太过刻意,让人看不下去,不要说哭了。一些战斗场面,电脑动画痕迹太明显了,春秋战国时期,搞不出那么大的场面的。孔子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,在春秋战国完全难有市场。只有中国大一统之后,统治阶级为了长治久安,孔子的儒家思想才被采纳,并且被不断拔高。国民党时期,大家在电影里也看到,很多墙上都写在仁义礼智信。实际上是要求老百姓仁义礼智信,自己不不仁不义,无信无耻。 电影一直无聊到结束,才又精彩了起来。因为王菲唱了一首好听的片尾曲。 兰之猗猗,扬扬其香。 众香拱之,幽幽其芳。 不采而佩,于兰何伤? 以日以年,我行四方。 文王梦熊,渭水泱泱。 采而佩之,奕奕清芳。 雪霜茂茂,蕾蕾于冬, 君子之守,子孙之昌。